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便是體現一個城市文化底蘊、打造文化品牌的前提和源泉。多年來,東勝區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保存、傳承了大批文物、古跡以及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東勝區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開展,現已完成了12個街道辦事處轄區內可移動文物的實地調查填表和基本信息錄入工作,印發張貼宣傳海報500余份,投入3萬余元購置了專業普查設備。按照“四有建設”標準,對全區境內的古遺址、古墓群以及新發現的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有效保護和管理,累計新增文物525件。配合公安機關開展了1次文物專項打盜行動,舉辦了為期3天的文物義務保護員培訓班。 在非遺保護方面,開展了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年度普查工作,新增東勝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2項,佳米高拉廟會、嬙湖琰池民間傳說故事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九曲黃河陣燈游會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3名非遺傳承人被確定為市級非遺傳承人。對剪紙、搟氈、“九曲黃河陣”燈游會、嬙湖琰池民間傳說故事、佳米高拉廟會等非遺項目進行宣傳展示。 同時,通過“親近歷史”文化遺產進校園、社區、鄉村活動,不斷擴大非遺保護宣傳力度。舉辦文物展廳開放日活動6次,觀展人數約200人次。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6月12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日、9月6日內蒙古草原文化遺產保護日分別開展3次文物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2500余份,營造了全社會關注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
|